图为张勇参加贵州惠水县端午节活动时和外国友人在一起。龙书丞/摄
“傩戏生,见傩者,百病消。”在贵州这片神秘而多彩的土地上,古老的傩戏如一颗璀璨而又蒙尘的明珠,承载着上千年的文化记忆。张勇,一名00后铁路职工,在以自己的青春与热情确保列车安全运行的同时,执着地守护着傩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写着“择一事做一生”的执着故事。
张勇出生于傩戏传承世家。家中的长辈们表演傩戏时,他总是蹲在一旁,好奇地看着。独特的面具或狰狞可怖,或慈祥温和,五彩斑斓的服饰与激昂的锣鼓声相互交织,他们便瞬间化身为神话中的人物。他们身姿矫健,动作刚劲有力,用身体语言演绎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傩戏的魅力自此深深地吸引着年幼的张勇。
11岁那年,一个看似平常却又意义非凡的偶然机会,正式开启了张勇傩戏传承的道路。村寨里面一户人家“还愿”,张勇依旧像往常一样,蹲在傩戏乐师们的旁边烤火,认真观望着。张勇的堂兄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是我们张家祖上传下来的‘担子’,我们都逐渐老了,快跳不动了,你们要抓紧学起来,你们不学,后辈想学都找不到对照了……”堂兄的这番话,犹如一颗萌芽的种子,顶开了盖在张勇的心上的泥土。那一刻,他仿佛意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地拿起了锣、镲,踏上了傩戏传承的漫长之路。
此后,每到重要节日、婚庆或者重大喜庆的活动时,总能看到张勇跟着长辈们表演傩戏的矮小身影。他在一次次的表演中,感受着傩戏的魅力,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然而,傩戏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到了初中,张勇的父亲发现张勇过于沉迷傩戏,担心影响他的学业,便坚决不让他再和长辈们出去学傩戏。可张勇对傩戏的热爱早已深入骨髓,又怎么能轻易割舍呢?于是,他总是偷偷地跑出去,继续追寻着傩戏的脚步。堂兄和伯父也来到张勇家里,他们激动地向张勇的父亲讲述了张勇在傩戏学习中的努力和天赋。张勇的坚持终究还是打动了家人,父亲也明白张勇对傩戏的那份痴迷之情溢于言表,最终做出了让步,只要张勇不耽误学习,就不再反对他学习傩戏。
高中时,即使学习任务愈发繁重,他也从未落下学习傩戏文化。他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钻研傩戏的表演技巧、历史渊源等知识。随着对傩戏知识面的增加,他对外界的认知也逐渐扩宽。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不少年轻人对于这民间艺术瑰宝的非遗竟然一无所知,甚至连“傩”这个字都不认识,更不用说见过傩戏表演。这让张勇更加坚定了传承傩戏的决心,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家族的传承,更是民族文化瑰宝的守护。
时光荏苒,张勇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工务段的一名职工。他所工作的地方是贵阳工务段管辖的贵开城际铁路区段,这条铁路穿越盘龙山脉,横跨南江大峡谷,山体复杂,河谷深切。在60多公里长的线路上,有桥梁46座、隧道30座,桥隧占比高达63.5%,历时4年才建成。张勇所在的贵安危石工区搜山扫危队,承担着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畅通的重要责任。他与工区的同事们需要每天对贵开线上的隧道仰坡坡顶的山头危石进行“体检”。
每次进行“体检”作业,年轻的张勇总是冲在前面。他手握撬棍、镰刀,挎上安全绳,背着检查锤及紧急医疗用品等几十斤重的装备,毫不畏惧地斩荆棘、渡险河、攀高峰。在那崎岖的山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仔细地排查着每一处可能对行车安全构成隐患的危石。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他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保护着列车的安全运行。
在张勇的生活中,守护峡谷之间的通途和传承傩戏非遗,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却被他融合在了一起。
白天,他是铁道线上的守护者,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面对的是汹涌的激流、坚硬的岩石、陡峭的山坡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但他从未退缩过。而到了晚上或者节假日,当有傩戏表演的机会时,张勇又会化身为傩戏的传承者。穿上熟悉的傩戏服饰,戴上神秘的面具,拿起乐器,全身心地投入到傩戏的表演当中。
2024年7月,张勇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丰富的傩戏表演经验,加入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张勇深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让傩戏这一非遗瑰宝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积极地走进学校、社区甚至国际舞台,开展中国傩戏文化宣传活动。
他会带上傩戏的面具、服饰等道具,向孩子们和居民们详细地介绍傩戏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知识;他还会现场表演一些简单的傩戏片段,让大家亲身感受傩戏的魅力。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傩戏产生了兴趣,工区的同事也好奇地向他询问关于傩戏的各种问题,并有一些年轻人表示想学习傩戏。
对于未来,张勇有着美好的憧憬。他希望能够看到傩戏在更多年轻人的手中传承下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守护着每一列车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