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勇
上世纪90年代末,兖州机务段的蒸汽机车转盘。
兖州整备车间院内的水塔。
1986年1月1日,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兖石铁路正式开通,结束了沂蒙山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万众瞩目中,披红挂花的火车像一条威武的钢铁巨龙,在撼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缓缓驶出车站。兖石铁路西起兖州站,东到石臼所站(今日照站),始建于1981年,正线全长300多公里,设兖州、临沂两个机务段。2010年,这两个机务段合并于济南西机务段,设兖州整备车间和临沂整备车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伴随着机车的不断发展,蒸汽机车和它的附属设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那些蒸汽机务段的遗迹还在诉说着一段段往事。
蒸汽机车转盘
在兖石铁路最西端的济南西机务段兖州整备车间(原兖州机务段)院内,至今保存着一个完好的蒸汽机车转盘。它是原兖州机务段留下的一处铁路遗迹。
列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蒸汽机车只有一个驾驶室,因牵引列车方向的不同,机车需要经常调头转向。机车转盘就是为蒸汽机车调头转向而设置的一种设备。由于机车转盘是个多角度的活动道岔,它可以360度旋转,所以在机车的集中疏导和调度库内停留机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兖州机务段整备车间始建于1909年。段区内铺设线路5条,并建有机车转盘(手推式)、车库、煤台、水鹤和水塔。从机车房向东500米处,濒临泗河建有水泵房,段区内采用煤油灯照明。机车房修建之初,在机车整备场南面同时修建一座直径20米的人工机车转盘,用于机车转头。该机车转盘的北面有5股线路,南面设有扇形车库,内设5股道。
随着铁路运量的不断增长,1950年10月,兖州机务段对原有机车转盘进行大修。大修后的转盘仍为人工手推转盘,整备车间设有专职的转盘工。每当工作量大时,单位还要组织给煤工为其帮工。当时,该段使用的还是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式机车,转盘不受机车长度的影响,依旧发挥着原有的作用。随着胜利型和建设型蒸汽机车投入使用,转盘的长度明显不再适应蒸汽机车的发展。
1963年,该段对机车转盘进行改造,将原转盘的20米直径扩为30米,同时人工转盘改为电动转盘,由此结束了人力推转盘的历史。后来,机车转盘又增加了一套空气动力系统,以空气为动力,一旦电力出现问题,转盘可以连接机车的空气压缩机,让机车空气压缩机提供风源,推动活塞和连杆,带动曲轴旋转,以达到驱动转盘旋转的目的。
在修建新转盘的过程中,蒸汽机车依旧投入运用,机车的转向靠“三角线”来完成。有时因时间紧,机车只好逆向牵引。司机在逆向行驶时,手不能离开闸把,身体也需要像麻花一样拧着回头瞭望。机车的煤水箱在前面,列车运行生成的气流把粉煤吹过来,经常会眯了乘务员的眼睛。那些日子里,火车司机为保证列车的安全正点克服了许多困难。
进入上世纪90年代,蒸汽机车退出兖石铁路机车动力的舞台,由于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两端都带有操纵室,蒸汽机车转盘也停止使用。
百年水塔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机车动力发生了根本变革。在兖州整备车间院内,至今还保留着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水塔。虽经100多年风霜雪雨的侵蚀,水塔依然保持完整的风貌。
该水塔在外观上采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尖顶、柱型风格,塔体为石混结构,高约35米,基座周长25.9米,铁质攒尖顶,塔体中部环绕分布7个嵌入式小窗,蓄水池下部为一周石枋柱头。
1909年7月,津浦铁路北段在勘定兖州府站(今兖州站)的同时勘定兖州机车房,一并购地建站、建机车房。这座水塔就是当时配套用水的附属设施,主要目的是给过往的机车加水,同时满足车站人员的生产生活需要。水塔是一种用于储水、配水的高耸建筑,用来保持和调节给水管网中的水量和水压,主要由水柜、基础和连接两者的支筒或支架组成。
兖州府站由德国人修建,它是津浦线上最早建成的火车站之一。与兖州府站同时修建的配套设施有兖州机车房,位于站场南部,即今兖州整备车间地址。水塔由德国工程师负责监督施工质量,所需工匠从当地招用。
新中国成立后,兖州整备车间经过几次大规模改建,最初的设施多已不见踪迹,但这座百年水塔留存至今,历经多次修缮维护,仍然保持原有风貌。2009年10月,该水塔被兖州市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这座水塔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水塔已成为兖州地区铁路发展肇始的见证。
蒸汽机车转向三角线
在兖石铁路发展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还有一处蒸汽机车转向三角线。它位于济南西机务段临沂整备车间(原临沂机务段)西南角,是兖石铁路留存的蒸汽机车调头转向的遗迹。
三角线轨道是为蒸汽机车调头转向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线路。其3条铁路轨道以三角形的形状交会,并在3个交会点设有转辙器。蒸汽机车在三角线运行时,机车头在一条线路上向前推进,过了指定的信号机和道岔以后,后退进入另一条线路,再过了指定的信号机和道岔以后,进入另一条线路向前推进,这样就将机车头调转了方向,便于司机操作和瞭望。
目前留存的铁路三角线始建于1981年。1985年至1992年,这条铁路三角线一直为蒸汽机车调头转向服务。铁路三角线占地面积很大,共有3个扳道房,12名职工负责手工扳道。三角线上的扳道房有电无水,职工生活用水要到1公里以外的农户家里去挑。冬天,扳道房里没有暖气,职工烧炉子取暖,机车到来时,乘务员就顺手从车上卸几锹煤炭,以备扳道房不时之需。蒸汽机车必须定期排放冷凝水,到了三角线,一拉阀门,锅炉里的水便以每平方厘米15千帕的压力喷涌而出,非常壮观。
兖石铁路更换内燃机车后,由于内燃机车在两端均设有驾驶室,不再依靠铁路三角线来转向,三角线的历史使命就此结束。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每当听到机车的轰鸣声,看着列车呼啸而过的身影,我心里总会泛起对蒸汽机车难以诉说的眷恋和浓浓的情感。在老铁路人心中,蒸汽机车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本文图片由黄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