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新和三女儿吴翠霞(右一)、外孙女胡艺合影。吴保东 提供
盛夏的佳木斯市凉风习习。7月2日上午,在先锋二小区8号楼,高亢嘹亮、合辙押韵、带有原始粗犷渔猎气息的说唱声不时传出。
这极具民族特色的说唱艺术,就是2011年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赫哲族伊玛堪。屋内正倾情演绎伊玛堪的人是佳木斯站退休职工、赫哲族伊玛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明新。
初见吴明新时,老人拿着自制羊皮手鼓,正自敲自唱。很难想象,眼前的老人已经83岁高龄。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哺育了赫哲族,也滋养了赫哲族的民间文化。赫哲人世代传唱着伊玛堪,伊玛堪就是赫哲族的灵魂。
吴明新是目前仅有的3位伊玛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他的伊玛堪被人们称作是“万物皆可唱”。
吴明新出生在传统的赫哲族家庭,自幼就跟随父亲吴连贵学习赫哲语言和赫哲族特有的曲艺说书形式伊玛堪。“80多年过去了,赫哲古老的文化沉淀在我的血液中,让我魂牵梦萦,挥之不去。”吴明新说。
吴明新的父亲吴连贵是赫哲族著名的民间歌手。1957年,歌唱家郭颂等人到同江市的八岔乡采风,吴连贵为他们吹奏了一首赫哲民歌《想情郎》,后来成为《乌苏里船歌》的原始曲调。
追随父亲的脚步,吴明新走遍了抚远、同江、饶河、佳木斯的山山水水。为了采风,他甚至到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去寻找伊玛堪创作的起源。
在采风过程中,吴明新感到父辈留下来的伊玛堪曲调比较单一。于是,他萌生了创新的想法。“社会在发展、人们在前进,我在原来曲调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吴明新说。
吴明新演绎的全新风格伊玛堪得到了赫哲族老人的肯定,也得到了赫哲族青年人的喜爱。在每3年一届的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上,吴明新总是摘取伊玛堪的桂冠。在2005年第七届乌日贡大会上,他演唱的伊玛堪《反抗》包揽了大会所设的5个奖项。2007年11月6日,吴明新演唱的《日出一族》首次让伊玛堪走进了中央电视台。2008年2月,他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传承人。
退休前,吴明新利用在佳木斯站文艺汇演的机会,表演、传播伊玛堪。“这么多年,车站一直很支持我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行为。”1997年退休后,吴明新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赫哲文化的传承上,特别是被称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活标本”和“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的伊玛堪。
令吴明新欣喜的是,多年来,各级政府把赫哲文化的抢救工作提上了日程。2006年,赫哲族伊玛堪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明新变身抢救赫哲文化的“先锋”,奔走于各地,定期到赫哲族聚集区教习赫哲族语言。
2011年,佳木斯市敖其镇成立伊玛堪讲习所,专门为吴明新腾出专用教室,教授赫哲族语言和依玛堪。
“只要我活着,我就要去教。我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喜爱伊玛堪,让赫哲族文化焕发生机。”吴明新的脸上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就像跟随父亲的脚步成为铁路职工一样,吴明新的儿子、佳木斯站管控中心监控分析员吴保东也加入到赫哲文化传承行列,跟父亲学习赫哲语。如今,他已能用赫哲语简单对话。
目前,吴明新的三女儿吴翠霞和外孙女胡艺已成长为赫哲族伊玛堪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幼学习古典舞、民族舞的胡艺,为接过姥爷衣钵,大学特意学习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师培养专业。吴明新一家四代成为名副其实的赫哲文化、伊玛堪的传承世家。
近几年,随着年龄增长,吴明新已很少外出演出伊玛堪了。他的侄子、女儿们频频在各地登台,展示民族瑰宝。
“古老的伊玛堪,伴随赫哲族的命运和变迁。如果你听懂了伊玛堪,就听懂了赫哲人的离合悲欢;如果你听懂了伊玛堪,就听懂了赫哲族的过去,理解我们的现在,祝福我们的明天!”吴明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