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生
如今的太原机务段电力机车检修库。
1976年的太原北机务段蒸汽机车检修库外景。
前段时间,我和一位铁路老师傅聊天,他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述蒸汽机车的辉煌。我的思绪也随时光倒流,打捞起昔日检修蒸汽机车的岁月。
1990年10月,我参加铁路工作,12月,被分配到太原北机务段蒸汽机车检修车间控制组,跟着陈汝义师傅当学徒,检修前进型和建设型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按走行公里分为架修和洗修。架修是对机车进行全面解体、检修、组装、试验。洗修是对每台机车进行定期洗炉,清除锅炉中的水锈,提高蒸汽利用率,进而提升蒸汽机车牵引力和速度。机车定期进行检修、保养才能在线路上安全运行。
那时,每天8时上班前,机械组、包修组、锅炉组、机床组、水泵组、探伤组等班组职工就换好了工作服。8时,工长点名、布置完工作,大家就开始进行忙碌有序的检修作业。
陈师傅说,蒸汽机车检修库是1958年设计建设的,宽敞明亮、墙体坚固。在库里进行架修时,我站在司机室里透过窗玻璃,能清晰地看到锅炉走板、转向架,还能看到场地周围有上百名工人戴着红色或黄色的安全帽,或立或蹲或弯腰,拿着手锤、扳手等工具,专心致志、紧张有序地拆、卸、装着大小不一的零配件。伴随“丁零丁零”的提示声,在专人吹哨指挥下,两辆天车吊着水泵、加煤机、发电机、水泵、摇杆、连杆等配件缓慢运行,吊落到指定位置。机车上拆卸的配件吊运完后,在专人的监控下,4个抬镐将100多吨的蒸汽机车缓缓抬升约3米高,那场面蔚为壮观。随后,机械组职工牵引出转向架,车体再缓缓回落到抬镐固定的高度。
在库内,洗炉车点火试车时浓烟滚滚,弥漫整个检修库,散落的煤尘、脏棉丝、废柴油等成年累月地混合、积淀,使检修库变成了一个黑色世界。师傅们的工作服也被污染成黑色,还泛着亮光。那时,检修库内外停放着许多蒸汽机车。在库里,师傅们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吆喝声、锤打声、机床的轰鸣声、火花四溅的电焊声、天车的丁零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像一曲奔放的交响乐。
那时,当学徒3个月,我就能独立参与交车了。每天下午在库外交车,我都要检验压力表、安全阀的性能是否合格。
1991年2月,段里的前进型、建设型蒸汽机车被淘汰。1991年8月,段里仅剩10余台蒸汽机车用于调车作业,我们100多名职工转岗,开始学习电力机车检修知识。虽然我只修理了8个月蒸汽机车,但零距离接触了蒸汽机车,目睹了其风采。后来,蒸汽机车检修库经过改造装修,变成电力机车定修二库,主要承担8G型、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定修、辅修任务。1999年9月26日,段里最后一台前进型蒸汽机车光荣退役。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蒸汽机车退出了历史舞台。锻工组、锅炉组、机床组、洗炉组等班组以及抓煤机、水鹤、大转盘等配套设备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对我而言,那段修车经历弥足珍贵,那些检修场景已经深深镶嵌在我心里,像坛陈年老酒一样香醇,芳香四溢。
2008年8月,太原北机务段与太原机务段合并,成立新的太原机务段。为了提高电力机车检修能力,从2012年4月起,太原机务段北区检修车间办公楼、定修一库、定修二库等建筑相继被拆除。5月17日,定修二库最后一处墙被拆除。至此,定修二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如今,那里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电力机车检修基地,承担韶山4型电力机车的检修任务。
本文图片均由张秋生提供